台灣道地的絕美風情--傳統市場

傳統市場的人擠人,與黏膩的悶騷味想必是很多人卻步的原因。小時候的我亦是,個子嬌小的我僅僅只能跟在人群的「屁股」後面穿梭,一不留神就會跟丟,多瞧了東西一眼可能就會跟前一個人撞上,在市場總不能得到什麼太好的經驗。

獨自生活後,在好市多跟超市的生鮮區徘徊了多些年頭,一方面是因為作息跟傳統市場的生活擦肩而過,一方面可能是下意識的想起市場的味道為之退卻。

成為家庭煮婦後,一分一筆錢都該精打細算,為了吃上好的味道奮不顧身,所以挑選好的食材的擔子重了,傳統市場卻想我展開了一條光明大道。

-

以關西市場為例,在一個L的轉角,左側鋪開的一條街的豬肉攤,攤下都擺置著「鄉下黑豬肉」的招牌。轉角是大型的水果攤,不是連鎖拿著喇叭吶喊的那種,而是上午限定的期間攤販。右側有著蔬菜店、包子店、臨時攤販。往巷內走去,兩側的熟食區,醃菜攤、雞肉攤依次排列。走到底是麵食攤、乾貨區。

拐個彎的小巷是好幾家的菜苗店,也是愛「拈花惹草」的我的愛店,擁有一個小花園,種著香草、當季的蔬果,我想應該是多數人的小小夢想吧。

-

首先我來介紹菜苗店,對於愛植物成痴的我,這是每次逛市場絕對必逛的角落。同樣一盆九層塔在菜苗店賣15-25元,轉身到假日花市可能搖身一變就要百元大鈔才能入手。從第一攤逛到最後一攤,先不急著下手,細細的觀察不跟老闆有太多的眼神交流,主要觀察的要點有品項,這周有沒有什麼新的菜要跟上季節;再來是葉子、莖的健康程度,大約是多大的苗;當然價錢也是一大觀察重點。有些日子菜苗店前面都擠滿著人,歐巴桑們瘋搶著買苗,大把大把的挑著,活像電影演的「這個這個我不要,其他全部給我包起來」,搬著一大箱的苗,放在機車踏板上氣勢不凡的迎風離去。夏天快來時菜苗店就顯得冷清許多,攤位上只剩下一些瓜類,有些店索性不開門來個長期店休,這也預料著因為氣候影響夏天葉菜類的稀缺。

-

在傳統市場買菜也不是一開始就平步青雲,在不知道市場行情的情況下貿然出手,用遲疑的語氣問老闆多少錢,可能因為相貌年輕的生面孔,就被當成肥豬來宰。一個下雨天近中午的日子,想簡單買個菜就離開,大部分的菜攤都收了,在巷內角落僅存的菜攤是眼前唯一的希望(完全忘記還可以去超市買菜)。謹慎地問了胡蘿蔔、洋蔥、馬鈴薯多少錢,老闆說全部都是一斤35元,挑了幾顆去結帳,又看到了蘋果跟香蕉,蘋果三顆100元,香蕉一斤45元。下手後,提著大包小包出了巷子,不料轉個彎就看到兩家還開著的菜攤,好奇心使然望了一眼,看到嫁個心底一沉,蘋果四顆100元、香蕉一斤23元,馬鈴薯一斤19元,甚至品項還不比手上提的差,當時恨的搥胸頓足。只能怪自己功課做得不夠,前面買的那攤馬上列入黑名單,下次看都不看他一眼。

-

雖然在市場買菜需謹慎觀察,以單一品項為依據多攤詢問比較做足功課,但是豬肉攤對我來說是踏入一步天堂的誘惑享受。吃過溫體黑豬之後,好市多的大量冷凍豬肉再也無法提起我的興趣。購買豬肉有很多種方式,可以豬肉攤收攤前碰碰運氣,撿攤上剩下的部位,經老闆介紹後的料理方式回去挑戰,這種方式能以比較優惠的價錢購得,推薦給不知道要煮什麼,有隨心所欲發揮空間的人。

另一種方式是想做一道菜請老闆推薦部位,如果你不熟悉部位隨便提了一個部位名稱,有可能拿到的肉跟想像會有落差。在這裡簡單講兩個部位,跟老闆說要三層肉,他會給你油油的五花肉,回去可以做蔥爆豬肉,可以炸出很多的豬油,高溫淋在蔥上整個屋子都是肉香。

保守的話推薦豬心,家常料理的最佳選擇,回家逆紋切成適當的大小,瘦的切片,肥的滷肉,想想甚是美哉。豬肉攤一般還有代切服務,如果自論刀工不佳、懶得一手油膩、刀具不夠鋒利的,相當推薦請老闆幫忙。不過如果是攤位繁忙的時候,老闆可能就不會細心的幫你片肉,可能會丟到機器裡面切出一包給你。

選定部位後,詢問一斤的價格,例如一斤130元,你可以說我要100元、150元……,或是選定一塊請他秤一下多少錢。有些老闆對於重量有深刻的判斷力,一刀切下去就是你剛好的價錢;有些老闆可能想多賣你一點會多切一點給你,這就要靠你的買賣經驗來決定接不接受這樣的強迫推銷啦,如果你不在意那就恭喜你完成這次的採購任務。

-

有人說傳統市場是整個季節的濃縮跟展演舞台,帶著季節特色的荔枝、橘子、百香果、芒果、空心菜、大白菜、竹筍、芋頭……等,因時間的不同每次去都能有全新的發現,也可能深刻地感受到季節的流轉,時間從指縫中流逝,常常不禁感嘆又到了XXX出的季節了,又過了一年了呀。

每個地區的市場都有各自的特色,而現在的我終於也了解到父母旅遊到不同的地方最是期待早晨到當地市場走走的心情。市場不僅乘載了季節、氣候,也記錄著一個國家/地區的物價、飲食生活型態。因此我想這是更認識這個世界最好的方式之一吧!




留言

熱門文章